搞精益快20年了,看到什么往往都会和精益关联起来,发现处处都是精益,今天看到一个小学食堂的图片,深有感触。结合精益五现主义谈一谈,留个纪念。精益的思想,简单而言就是刚刚好的思想,是对极致真理,极致合理,极致理想的追求。在中国道家文化里就是阴阳之间的那根分界线,也就是河南朋友口里说的“中”。
很多人把“中”理解为中庸,认为中庸之道没有是非善恶,对错混淆,是消极处世的态度,其实我感觉是大错特错了。中庸之道是一种对阴阳的掌控力,是很难达成的境界,非一般人不能妄谈中庸。世间万物是能量振动的外显,振动带来阴阳,而守护其“中”这种不起波澜的能力,本质上是极高的振动频率才能做到的。
这条线也正是佛教追求的“禅”!百度一下禅的三种境界,概要如下:
第一境界: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芳迹;不知道禅为何物,即使就在你身边,也无从下手。
第二境界:空山无人,水流花开;初窥门路,能以平常心修行,但身边有草叶。
第三境界:万古长空,一朝风月。大师境界,无相,世界为‘’一‘’。
这里的“世界为一”应该就是这条不阴不阳,不黑不白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不怒不喜,不爱不恨的这条中庸直线吧。
个人修炼要追求“抱元守一”,企业经营其实也是这样的。丰田在对经营的理解,是从积极正向的企业目标开始思考如何赚取利润,比如对企业的责任和使命的思考。
从经营目标提出对赚钱的思考,也是仅仅守着一根线:价值流,然后去识别这根线之外的所有“无价值”,也就是浪费。如果企业是一个能量场,那么谁能够识别出这根价值流,并不断的剔除之外的无价值能量消耗,那么它必将成为一个高绩效公司。
而对“价值”的评判也是因人而异的,就好像对错本身也是因人而异的,一些人认为合理的,一些人就认为是错误的,它高度依赖个人的评价尺度。唯一的方法,就是回归客户需求。所以,价值由客户需求来决定。那如何来确保企业活动符合客户需求呢?答案只有一个:五现主义。原理、原则、现地、现物、现实。脱离了这些,再正确再合理,到最后都是一个笑话。
图片中的设计高度,从尺寸上是讲其实是合理的,但没有做到五现主义,脱离了客户需求,这里的客户是孩子,如果脱离了孩子来设计,再合理的尺寸也是不对的,就是无价值的,是浪费。
当然,企业之中存在太多太多这样的现象,为此精益提出用“改善”来解决。这是有区别于西方管理学提出的“变革”。一个追求激烈的变化,一个追求缓慢而持续的变化。精益追求改善这种方式,本身也是符合五现主义的表现:事物发展要符合自然法则。
最后的话题,那企业如何推进改善呢?首先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把握,找到价值链条,然后设定“刚刚好的理想状态”,通过这个理想状态,来反过来和现实对比,就会发现“问题”,找到问题,后面就是方法和工具问题了,这里就有太多太多精益工具了,或者说凡是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方法都属于精益的范畴。因为,精益不是工具,它是一种实现理想的追求。希望身边的朋友,对待自己的工作,多一些五现主义,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一个笑话,一个浪费,一个问题。
《九段精益》助力中国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!